《大明:最强太孙,开局求老朱赐死》
《大明:最强太孙,开局求老朱赐死》小说免费阅读
“红薯的事情,相信大家都知道了。”
朱元璋刚坐下,便直入主题,说道:“红薯是我们大明,治国神器,此物远在海外,要不是我们大明百姓出海远洋,咱也看不到红薯回来。”
关于红薯的事情,他们是肯定知道的。
李焕文等人亲自出去看过,确定了亩产和口感等,早就把相关消息,带回了朝中。
何况报纸也刊登了,整个应天府都知道红薯。
李焕文想到自己是户部尚书,决定出来说两句,朗声道:“臣等都知道,红薯能养活数不清的大明百姓,臣建议给带红薯回来的人重赏。”
来了,终于来了。
张文保心里紧张得不行,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尖。
朱元璋点头道:“咱承诺过,要封侯的,张文保出列。”
张文保听到自己的名字,赶紧跑出来跪下,这是李景隆教他的。
朱元璋道:“宣读圣旨吧!”
吉祥打开一份,昨天写好的圣旨,在大殿上念了起来。
圣旨写明,封张文保为番禺侯。
这就使得在场不少文官,羡慕嫉妒恨了,那可是封侯啊!
洪武一朝,除了勋贵,当年真刀**跟随朱元璋厮杀打下大明朝,以及李善长等功臣,还有谁能得到过封侯?
不过想到那红薯,要从海外带回来肯定不容易,他们又觉得封侯貌似是合理的。
张文保,当得起这个赏赐!
圣旨宣读完毕,张文保磕头道:“草民,多谢陛下!”
吉祥把圣旨,送到张文保手中。
张文保激动得,有些热泪盈眶,再一次磕谢。
朱元璋说道:“关于红薯一事,你们都知道了,未来红薯要推广,你们都得给咱出力,咱要让大明百姓,再也不用挨饿。”
“皇爷爷。”
朱允熥说道:“在推广红薯的同时,其他作物,比如小麦水稻等都不要忘记了,把百姓的田地,分开几个区域,分别种植。”
“万一红薯遇到什么突发情况,也不至于连粮食都没有。”
“反之,水稻、小麦等遇到特殊情况,还能有红薯可以互补。”
“农业结构,要多样化一些。”
朱允熥终于把这
一份提醒,说出来了。
在南巡的时候,朱允熥就曾这样想过,大明的土地上,不能只种单一的一种作物。
如果出问题了,就是整个大明的问题。
“陛下,臣认为,殿下所言在理。
李焕文虽然没啥能力,但好歹也是户部尚书,平时接触了不少来自地方的关于农业的文书。
农业上的事情,还是懂的。
朱元璋微微点头道:“允熥说的确实很对,你们户部负责协调办好此事。
李焕文总算能在老朱面前,挽回一下自己的名声,忙道:“是!
朱元璋说道:“接下来的早朝,交给允熥了,张文保你跟咱来,咱们再聊聊红薯。
他对待红薯,比对待金子还重视。
只有真正经历过饥荒的人,才知道红薯的重要性。
朱允熥说道:“继续上朝,你们有没有其他要说的?
很快,结束了早朝。
朱允熥回到文华阁,只见姚广孝送了一份,来自沈旺的书信。
“江南地区的情况,发酵到了顶峰。
姚广孝说道:“我们应天府在早期是有影响,但影响不大,随着放出的布帛丝绸,价格快速压下去,现已平息。
这一次计划,本就是为了对付江南地区,为那些豪绅准备的。
朱允熥要通过这次事件,把江南地区的豪绅地主,彻底的收复了,现在的结果让他很满意,沈旺也确实是个可以干活的人。
“那些贷款的商人,现在都在求着钱庄放过。
朱允熥看完了沈旺的书信,笑道:“沈旺的这个方法,确实挺不错的。
姚广孝笑道:“轻松地把那些豪绅拿捏了,接下来怎么办?
朱允熥说道:“继续按计划执行,沈旺会操作的,不过道衍大师能不能代替我走一趟苏州府?
他刚南巡回来,再去就不合适了。
否则,他还是挺想自己再走一趟。
姚广孝问道:“可是要收复那些江南商人?
朱允熥点头道:“非大师不可!大师的能力那么好,让你做的事情,不知不觉多了。
姚广孝倒不觉得有什么,笑道:“能者多劳,臣保证完成任务。
他答应下这件事,能为朱允熥做好。
【当前章节不完整】
【退出畅读,阅读完整章节!】